南京市六合区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
南京市六合区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
全文检索   
规范“三资”产权交易 拓展防腐增效新途径
发布时间:2016-09-12     浏览次数:     来源:

 

规范“三资”产权交易 拓展防腐增效新途径
竹镇镇农村产权交易中心)
2016年8月
自2009年竹镇镇启动全省首批“万顷良田”试点工程以来,各类“三资”产权交易活动日趋活跃,为使农村产权交易各方主体能有一个公开、公平、公正的服务平台,我镇依托省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规范工程交易、集体产权交易和政府采购等交易活动。几年来,我镇遵循“边交易、边完善”的宗旨,不断完善交易制度,规范交易流程,创新工作举措,彻底解决了“三资”产权交易中存在的不公开、不透明、不规范问题,交易工作逐步走向公开化、公平化、规范化的轨道,不仅取得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,而且有力推进源头防治腐败工作。
一、主要做法
(一)组织机构实体化。成立了“三资”产权交易工作领导小组,并由1名镇党委副书记任组长,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,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,构建了集体决策、专人负责实施的交易中心实体化运作架构, 使“三资”产权交易工作实现了规范化、信息化。同时,由纪委牵头组成监督小组,实施再监督,理顺了决策、执行、监督之间的关系,为交易工作开展提供了保障。
(二)交易管理制度化。为确保交易工作有序运作,交易中心出台了资产资源处置办法等15项管理制度,规范了程序、明确了责任,制定了服务指南、操作流程、工作职责、一次性告知制度、评标工作须知、保密制度、信息发布制度等规章制度,明确了具体规范的操作与监管办法,规定了必须进场交易的范围、额度和审批权限,形成以制度管人和管事的机制。
(三)交易过程标准化规范了资产资源处置工作流程和步骤,建立了报名、发包评审手续分离,两次审核的运行体系,从源头上杜绝串标、围标等违规行为
(四)交易监管全程化。经常性与区相关部门保持联系接受指导和检查;镇监督小组负责日常交易活动跟踪检查,实施全程监督设立投诉电话、投诉信箱,完善了监管制度建设,使交易全过程实现立体式监督。
三、取得的成效
(一)实现了集体增收节支。近年来累计处置集体“三资”19宗,底价73万元,合同价101.3万元,资产升值28.3万元。完成小型工程招标发包312宗,预算金额4858.09万元,合同价4177.96万元,节约资金680.13万元;政府采购 36 批次,预算价59.01万元,合同价40.9 万元,节约资金18.11万元;
(二)消除了权力寻租空间。“三资”资源集中统一交易,使交易活动更加公开、透明,交易行为更加规范、有序,消除了幕后交易和暗箱操作的土壤,从源头上消除了权力寻租的空间,既保证了集体利益不受损失,同时也使干部得到保护。
(三)增强了政府公信力。“三资”资源实行集中统一交易,全过程接受社会监督,彻底粉碎了社会上存在的“公共资源交易往往伴随腐败”的议论,使各交易主体和群众都信服,对政府的信心增强。
(四)提高了行政效能。实行三资”资源集中统一交易,交易更加规范、流程更加科学,有效提高了三资”资源交易的效率,解决了效率与规范之间的矛盾,为全镇各项事业跨越争先提供了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