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京市六合区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
南京市六合区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
全文检索   
六合区实施“四大”举措,促进农村综合改革取得实效
发布时间:2017-06-16     浏览次数:     来源:

 

六合区实施“四大”举措,促进农村综合改革取得实效
   实施还权赋能,集聚发展新优势。一是土地确权颁证推进有力。按照“六步法”,全区11个涉农街镇已发放新版确权证书119102本,证书到户率达98.4%,90个村居确权颁证成果全部通过区级验收,数据汇交已通过农业部质检软件检测并提交农业部审核,数据平台实现互联互通,迎接省市验收各项工作准备就绪,工作进度在全市总体排名靠前。二是产权流转交易推进有质。全区农村产权交易建立了审查备案审批制度,促进了各类交易规范开展。今年以来,已完成各类交易201笔,交易金额7277.85万元,通过市场竞争竞价,农村集体资产增值率达20%以上,小型工程招标、物资采购降低成本10%以上。三是集体产权改革推进有序。2016年全区社区股份合作社实现农民现金分红和福利约2700万元。市定6个试点村居基本完成了成员界定、股权固化、工商注册等,正在推进颁发证书和村社分设等改革。2017年全区新增6个村居扩大改革试点。全区村组清产核资工作即将完成。四是用地制度改革推进有效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调查、不动产权籍调查试点、宅基地和农房统一登记扩大试点取得成果。2017年,征地补偿安置完成38个项目1015.05亩土地,实施土地综合整治14个项目6万亩,规划调整新增建设用地空间指标34公顷专项,制定了村级留用地安置政策具体操作细则,编制完成了土地规划调整方案。2014-2016年全区完成交易耕地占补平衡补充耕地指标3000亩,收益7.0025亿元。
实施农业转型发展,实现经营质效新提升。一是现代农业空间布局体系逐步形成。聚力推动9个省、市级农业园区做大做强,构建“三区三带九园”现代农业空间布局体系,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。二是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逐步壮大。累计发展农民合作社1135家,农户参合率达76.1%。组建合作联社9家,联社内合作社成员65家,社员5456户。创建各级示范社171家。发展家庭农场617家。农业龙头企业达78家,销售收入达185亿元。农业电商网店426家,年交易额达6.6亿元。三是农技服务体系逐步完善。实施41个南京市村级规范化农业综合服务站建设,遴选1800个科技示范户,选聘了169名技术指导员,建成区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,推广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。
实施金融改革创新,构建富民增收新平台。一是公共财政供给更加惠民。2014-2016年区级安排预算资金8.2亿元,保障了现代高效农业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实施;发放补贴项目70多个10.1亿元,确保惠农政策落地。二是农村金融服务更加便民。新增商业银行网点8个。5家农村小额贷款公司,累计投放贷款27.8亿元。九银村镇银行在大厂、金牛湖街道设立分支机构。紫金农商行“金陵惠农贷”面向家庭农场等主体,授信户数223户,授信金额1.48亿元,已发放贷款171户,余额达到9636万元。三是农民资金互助更加富民。2016年,18家农民资金合作社规模7.6亿元,吸纳社员互助金5.9亿元。近年来,累计向“三农”投放互助金45.2亿元,有效化解“三农”发展资金“瓶颈”。
实施城乡一体发展,开创农村发展新局面。一是新市镇新社区建设取得提升。完成金牛湖街道、竹镇镇等市特色先导镇基础设施项目建设21个,投资2.07亿元;完成10个街镇城镇环境整治项目26个,投资7672万元,新市镇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。二是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成果。建成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53家,提升风貌展示带90公里,建成核心区290平方公里。金牛湖创成国家4A级景区,竹镇镇被评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,大泉村被授予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和江苏省美丽乡村称号,巴布洛生态谷成为首批省五星级乡村旅游示范区。2016年全区接待旅游量约859万人次,同比增长15%,旅游总收入约99.9亿元,同比增长15%。三是扶贫攻坚取得实效。2016年以来,脱贫转化低收入农户2438户、4989人,分别占全区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户数和人口的25.6%和26%;2016年度稳定性收入突破100万元的帮扶村有18个(其中市定帮扶村14个),占帮扶村总数的29%。(区委农工委 徐明)